帮助

赚到大钱的人,脑子里想的是“行业”

2019-11-15 11:48 运营文档
今天扯点跟“个人发财”相关的事儿。
 

我如果问你:“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状元”,你理解的“行”是什么?说实话,以前我都没怎么细想过这个问题。行嘛,就是行业呗,这个行业那个行业的,行业划分也听说过,比如农林牧副渔、撑船打铁卖豆腐。

以前的人,“男怕入错行”,大家对进入一个“行业”是很谨慎的事情。好像从学徒开始进入哪个行,就意味着你这一辈子要从事这个行当里的事了。也有老话儿说,叫:吃哪碗饭的。

再往下想一想呢,行业,就是“在一个圈子里,有上下游合作关系协同运转,保证国民经济某一版块运行的组织结构体系”,有协作关系的、成体系的,叫做行业(参考了百度上的定义)。也就是说,得成了组织结构体系才叫行业,否则,就叫“职业工种”,比如,一个人在典当行当会计,他属于典当行业,会计工种。

所以以前的人换工作真的挺难的,只敢在行业内选来选去,很少“跨行业”,因为“跨行业”就意味着换了一个体系,行业人脉、知识经验、岗位熟练度等都是挑战。

现如今,可没这么“死板”了,换个行业方便的像换件衣服似的。改革开放、互联网、金融、创业、自由职业这些趋势一来,信息差打平,很多所谓行业人脉、知识经验似乎没有那么大的壁垒了。原有的关于“行业”的分类有点乱套。新“岗位”、新“技能”、新“行业”层出不穷。大家一下子有点懵。

这就出现一个现象:有很多人涌入到新岗位、新技能、新行业当中去了,我随便举几个例子:比如淘宝店主、互联网产品经理、投资人、自媒体人…… 如果按照上面所说的定义仔细区分一下,就会发现这些新出的职位,有的可以发展成为一个“行业”,有的好像还是一种“岗位工种”。

我掰扯这么多定义,想说什么呢?

我想说的是:很多人出现的人生迷茫和发展选择,其实正是在以上定义上出现了认知混淆导致的。换句话说,问题可能出在了:错把岗位工种当行业,一味关注岗位技能,忽视行业积累。

再退一步说,如果一辈子都不考虑自己当老板,只做职业经理人,倒也无可厚非。一旦有自己创业或者自由职业的想法,迷茫是必然的。因为,有可能过去的你,只有技能,没有行业。

虽然互联网的出现让我们不用再向过去那样去在意行业经验和上下游资源、人脉了,但是也不代表我们可以完全忽视“行业”的壁垒存在。互联网的本质是一种工具和思维,应用到行业里,可以如虎添翼,凭空画符的话,恐将一无是处。即便祖师爷如腾讯阿里,其本质也是入了行业的,早期腾讯进的是通讯行业以及文娱游戏行业,早期阿里进的是卖场和零售行业。

我们都知道,互联网的本质能量在于信息,所以不管是连接通讯还是连接线上卖场,他们赚的都是最早最快的那桶金。时间越往后,越要下点笨力气。因为,越往后越重的行业,越不那么依赖“线上信息”

写到这里,我想起来一件往事:2015年,乐视的CEO贾跃亭事业如日中天,雄心勃勃的开启了他的造车计划,和比亚迪汽车董事长王传福狭路相逢,发生过一轮口角。王传福说:“互联网自己的硬件设备都改变不了,怎么改造汽车的设备呢?”

时间给了我们答案。

他们俩都错了。

贾跃亭太乐观,王传福太悲观。今天,我们的汽车正在“一点点发生着改变”。它既没有立刻被颠覆,也没有完全被封存。时间证明了过去和现在并非二元对立,任正非经常说的“灰度思维”反而是对的。

这几年我身边很多朋友选择跳槽或创业,一边努力一边迷茫,其症结就在:不舍得花笨力气去钻研一个行业,只醉心于提高技能以抵消焦虑。其结果是,没有在任何行业建立上下游资源、经验,不了解任何一个行业的系统运行原理,只凭一点概念和技能去颠覆,那么,造成的结果必然是“钱不知道从哪里来”。

这就是为什么,那么多互联网创业项目愁“无法变现”,因为,他们压根不知道,“现”从哪里来。

最后,用三句话总结这篇文章:

第一句:钱,一定是从创造了实际价值的行业里来。

第二句:有再大的能力,也要到有组织结构体系的行业里去发挥。

第三句:熟悉和进入行业这种事,所有的快,都要拿慢来换。


相关推荐

QQ在线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