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品事用来满足人们需求的物体或无形的载体。互联网产品包括硬件和软件两个部分,硬件包括:智能手机,电脑,互联网电视,vr设备,ar设备。。。硬件事有形的物体,都具备连接到互联网的功能。软件包括:操作系统,pc客户端,app,web网站,wap网站等,用户平时接触的较多的是手机各类软件app,交互设计就是互联网产品的软件部分。
发现需求(用户痛点),需求的真实性和普遍性得到确认之后,便可成立公司,设计和开发出产品来解决用户需求,从而实现公司目标(赢利点),将流量转化为成交。
走马圈地,让产品拥有大量的用户,形成庞大的流量,之后想办法讲流量转化,形成成交额(GMV)或者其他形式,公司从二获得利益,这其中就有两个问题:1,如何获得海量的用户;2.怎样提高转换率;
交互设计 视觉设计 技术实现。。。 / —————————————————————————————————— / / / / 用户体验 运营策略 竞品情况 公司管理 / 流量和转换率
心理模型:是用户对产品的预期;表现模型:是产品被设计的样子;实现模型:开发产品所使用的手段; 实际上用户并不关心实现模型,只关心表现模型有没有符合自己的心理模型。所以要站在用户的立场来设计,让表现模型更贴近用户的心理模型,用户就会愿意使用。
pickle产品:用户主要是追星的用户,因为追星而交到一些朋友的人,因为明星而得到成长的人,年龄段跨度会相对大一些,在15~30岁之间,相对年轻一点的粉丝在追星的理性上会相对少一点,会冲动消费;年龄相对大一些的用户会更注重情怀,他们在经济基础上也有一定的基础,会为了idol来看看演唱会等;同时也会有一些粉丝自己建的粉丝站,他们也会在粉丝应援上出一分力;
心理模型:偶像店铺,综艺节目上的明星店铺路线;演唱会的相对优惠的门票;粉丝站子的应援制作 ;
Alan Cooper Alan Cooper
用户在使用产品时,不同的用户有不同的目标,一个用户也会有很多个目标,研究用户的目标是为了确定需求,清除产品要满足用户多少个目标;交互设计师要根据不同的目标来设计相应的行为路径;
当用户没有明确目标时,行为会比较随机,在app里不停跳转(没有明确的购买目标,随机的查看内容)
当有模糊的目标时,会往复的进行对比,从二确定自己的目标;(当在app上想搜索一个关于交互设计的文章的时候,会进行搜索,并在搜索列表页和文章详情页进行搜索);
当用户有明确的目标时,行为路径就会比较明确,一步步推进,(想再京东上买3m的口罩,用户的路径就是:搜索3m口罩-浏览搜索结果列表-进去商品详情-填写信息-等待收获-给予评价) 所以要根据不同的用户目标来进行相应的交互设计;
因为互联网时代的到来,智能手机的快速普及,用户使用时的场景会变得更为复杂,可能是嘈杂的地铁里,或者是躺在床上;
打车软件,订餐软件一般会分为两个app,客户端和司机端,司机端的用户一般都是在开车的时候会使用,而司机一般因为安全问题会把手机固定在车载架上,那么app在设计的时候就需要考虑到车内光线的问题,司机操作的便捷性以及安全性的问题; 除了要从用户体验上来考虑,公司还需要从商业目的来考虑;
工作日 8:30-12:00 14:30-18:00 周六及部分节假日提供值班服务
工作日 8:30-12:00 14:30-18:30